支持政府介入市場運作的人常常會提出一種謬論,他們聲稱如果完全依照資本主義運作,而政府完全退出對市場的管控,將會造成自由市場上許多壟斷情形發生,謬論得出的結果就是當某企業大到一定程度時,它就會控制並壟斷該行業,且開始無情的剝削消費者,所以政府一定必須控管企業,不能讓它成長到足以壟斷的程度,至於多大的企業有能力壟斷市場則是眾說紛紜,有人提出不得超過70%市佔率、又或是60%、50%,甚至某些國家政府在對媒體業的控管是不得超過40%市佔率,如果是用市佔率來考慮是否達成壟斷條件絕對是外行人在說外行話,真正壟斷的意義並不是指企業規模大到某一程度,而是指某種行業能夠合法的禁止或有條件的限制競爭者與潛在競爭者進入該行業。

但是在完全自由的市場運作中,不論企業多麼的成功、規模多麼的龐大,都無法限制對手進入市場競爭,所以我在此將先提出結論「在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運作之下,任何企業都無法壟斷某產業或產品,而會形成壟斷情形絕對是因為政府的介入才造成的」,這種論點可能顛覆了許多人的觀念,因為大家總是對資本主義有一種偏見就是它造成了壟斷,但接下來我們將開始討論各種壟斷情形,並找出壟斷的真正元兇,也就是「政府的強制力介入自由市場」。
要討論壟斷我們必須先認識到並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被壟斷,例如假設某企業生產蔥油餅,就算當它市佔率到達100%時,隔壁老王還是可以自由的去巷口賣蔥油餅,大企業無法限制他人不得進入蔥油餅產業,並且就算我們假設基於某種神秘的理由全世界只剩下此企業在銷售蔥油餅,但當它開始提高蔥油餅價格時,只要銷售價格高於蔥油餅對消費者的邊際價值,也就是簡單來說消費者覺得蔥油餅賣太貴時,購買蔥油餅的需求量將會下降,而且當價格越高時、需求會越低,所以此企業無論如何提高價格也不會增加獲利,會造成此情形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是非常有彈性的,白話來說就是牛肉太貴時我們會改吃豬肉,白米太貴時我們會改吃小麥,所以當某種商品是具有替代性時,它將是無法或非常困難被壟斷的。

所以談論壟斷也許必須從替代性較低的貨品來著手,要找出此種貨品可能並不是太容易,水也許就符合替代性較低的條件,所以大財團可以透過不斷的收購「水」進而達成壟斷?再提高價格出售並賺取暴利嗎?如果你認為此舉是可行的,而目前沒有發生這種情形是因為有政府在把關,那你真的大錯特錯了,當某種商品被不斷收購時,它的價格將會不斷上升,所以要將世界上的水全部購買是不太可能達成的,但我們假設真的有一位瘋狂的富豪不斷的收購並屯積水,且我們假設碰巧全世界又遇上了大旱災,這樣富豪能藉此獲取暴利嗎?很不幸的答案還是否,因為當富豪不斷收購水時,水的價格將不斷上升,且當水的總存量越少時價格將越昂貴,這時富豪為了取得大多數的水將付出極大的代價,並且雖然水的替代性較低,但是當價格大幅上漲時,水的需求還是會大幅下降,你也許會說人不能沒有水、不喝水會死亡,但是其實人類真正的飲用水只佔總用水量的很少一部份,當富豪收購了大量的水並提高價格時,原本每天洗兩次澡的人會改為洗一次,許多高用水量的產業例如游泳池會倒閉、或限制用水量,養魚或園藝用水、工業用水都會減少,許多省水設備會被大量使用,漏水的管路會被修好,所以想透過壟斷某種資源來獲取暴利真的是天方夜譚,如果連水都無法被壟斷,還有什麼商品或資源能夠被大規模、大區域的壟斷呢?
不過有一個特殊例子就是戰時的民生必需品屯積壟斷,這是由於政府強制徵召人力與資源投入戰爭,導致市場機制遭破壞而造成的,所以此時的情形就剛好呼應了主題「壟斷的元兇其實是政府」。

還有一種很流行的論點,有一派學者認為當企業到達某種程度的市佔率時,該企業將有能力透過削價競爭來排除掉競爭者,這種情形只會發生在小地區之內,某商店也許可以透過惡性削價競爭來搞垮它隔壁的同質性商家,但它絕對無法透過此方式來取得大規模的壟斷賺取暴利,我們都有一種迷思就是在惡性削價競爭時,大企業的承受度高於小企業,但是真實的情形卻恰恰相反,假設有一間市佔率90%的企業透過惡性削價想整垮另一間10%市佔率的小公司,這時大企業的虧損將是小企業的9倍,而小企業在商品獲利降低時將會減少生產來降低虧損,但大企業因為要壓低價格來排擠對手,所以大企業必須不斷的虧錢生產大量產品投入市場來維持低價格,且當此企業的產品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時,民間的需求量會增加,畢竟便宜的貨品人人都喜愛,也就是說大企業的虧損絕對是超過小企業的10倍以上、甚至於到達20倍,所以想透過惡性削價競爭的企業將會先搞垮自己。

那如果企業是先將獲利壓縮到最低,然後當競爭者都退出該行業時在大幅提高商品價格來獲取暴利呢?首先當企業大幅提高價格時,市場上的需求會下降,且此時若是該產品獲利增加則潛在競爭者又會再度進入該行業。
所以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任何企業想獲利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自身產量或是品質,想透過壟斷來獲取暴利絕對是不可能的,要想壟斷獲利就一定必須透過政府的強制力,例如某些時期的政府規定必須通過它的認可才能販賣鹽、香菸等等商品,而私下販賣者則以販售私鹽、私菸名義取締,這時如果政府取締行為實施的很徹底,才能達成市場的壟斷,而這種壟斷就是標準的政府介入市場造成的壟斷行為。

再來還有一種關於薪資壟斷的說法是「大老闆們會聯合起來壓低員工薪水,所以政府必須出手干預企業薪資的發放,甚至訂定最低工資」,大多數的人都接受並相信此種荒謬的論調,其實薪資市場與買賣市場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將勞工想像成販賣勞力的商家,而資方則是購買勞力的買方,這樣大老闆們聯合起來壓低員工薪水,實質意義就等於消費者聯合起來不購買某種商品來使此商品價格下降,這在執行上是非常有難度的,且假設當所有老闆都壓低薪資以追求高額獲利時,創業的成本(人事成本)就降低了,也就是說老闆的獲利變大了,這樣會有更大的誘因創造出更多的創業家,也會使市場對人力的需求更大,這時薪資自然就上升了,因為老闆若不提高薪資就請不到員工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職業球賽,美國大聯盟只有三十個球隊,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只有三十間公司的世界,這樣所有球團要達成協議一起壓低球員薪資理論上應該是更容易,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各球團都願意用高薪簽下名星球員,並沒有發生資方壟斷的情事。

反倒是政府的某些政策影響了市場的正常運行,例如:限制企業最低工資。
政府限制最低工資,顧名思義就是強制老闆必須發放某一水準之上的薪水給員工,多數人相信此項政策能改善弱勢勞工的生計,但事實是政府的政策通常都會造成反效果,而限制最低工資也不例外的傷害了政府原本想保護的弱勢勞工。
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從前有個小島叫「呆丸」,島上住著許多矮人與巨人,靠著外銷島上的特產香菇,島上的民眾無論矮人或巨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島上有非常多的農場在種植香菇,農場主雇用矮人一天大約能採收十顆香菇,矮人可以領取十枚金幣;而巨人一天可採收二十顆香菇,農場主會支付他們二十枚金幣,原本一切都相安無事,但有一天矮人工會開會時一位矮人提出:「同樣都是工作一天,為什麼巨人的薪水是矮人的兩倍,呆丸國政府太無能了吧,貧富差距太大了吧!」,於是大批氣憤的矮人集結到皇宮前抗議,國王無奈之下只好頒布政令:「以後任何人不管雇用矮人或巨人,薪水都不得低於二十枚金幣」,矮人們開心的離開了,回家路上幻想著好日子就要來了。
在政令頒布前很多農場雇用兩位矮人,每日採收二十顆香菇,並支付兩位矮人各十枚金幣,等於人事成本是二十枚金幣,但是現在新法上路了,同樣雇用兩位矮人,同樣每日採收二十顆香菇,必須支付每人二十枚金幣共四十枚,等於產量沒變,人事成本卻高了一倍,所以這些農場主只好改為雇用一位巨人,同樣巨人一天採收二十顆香菇,農場主支付他二十枚金幣,一夕之間幾乎所有的矮人都失業了。
但精彩的還在後頭,由於農場主紛紛解雇矮人、改聘巨人,巨人發現工作機會變多了,而且農場主不得不依靠巨人維持產量,所以巨人工會開始對農場主施壓:「我說老闆阿,你現在如果想一天採收二十顆香菇,必須聘請兩位矮人才能辦到,而兩位矮人就必須花掉你四十枚金幣,同樣的如果你是雇用一位巨人,一天也能採收二十顆香菇,這樣我們巨人要求三十八枚金幣應該不過份吧,比起你請矮人還省了兩枚金幣阿」,由於農場主解雇矮人後極需人力,只好同意了提高巨人薪水,因為提高後的巨人薪水相對矮人來比還是較便宜。
失業的矮人再也受不了了,許多矮人私下到農場希望能得到工作:「拜託你阿老闆,只要給十枚金幣我也願意工作阿」,但守法的農場主不敢違反國王的限令,只好拒絕了矮人,這時呆丸島瀰漫一種奇怪的現象「需要工作的矮人不容易找到工作、需要人力的農場主也不容易請到人」,之後許多小農場都倒閉了,因為人事成本明顯提升,而剩下的大農場也只能苦撐經營,呆丸島經濟出問題了。

看完故事後我們發現幾個重點:
一、原本要提升矮人薪水的政策反而傷害了矮人。
二、矮人想加薪的唯一方式就是增加每天的採收量,而不是靠國王的一紙命令。
三、國王的命令並沒有辦法增加採收量,而政府單方面的經濟限令只會破壞經濟。

會支持最低工資法的有三種人:
一、少數聰明的巨人(薪資水準高於最低薪資者),因為他們知道這樣搞可以提升自己的薪水。
二、順從民意的國王(政客)。
三、大多數善良想改善矮人困境的好人(立意良善卻缺乏思考的選民)。

所以下次當你再大喊政府應該提高基本薪資時,何不靜下心來想一想,這真的是保護勞工的靈藥嗎?經濟差真的是因為政府無作為嗎?還是因為政府早就「做太多了」?
海耶克:「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所鋪成的。」

而在政府完全退出市場的情況之下,並不會有任何壟斷發生,我們在歷史上也找不出一例完全沒有政府介入而產生的壟斷案例,政府的許多防範壟斷的政策常常反而是造成或加深壟斷的元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鉛筆社希特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