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4377mlrcp9cmlfcw12  

 

 

 

兩岸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在野黨痛批「國共聯手、掏空台灣」,雖然沒看過詳細協議內容,但此類貿易協議不外乎就是開放勞力與開放產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是屬於開放勞力協議,以下我想針對此兩部份加以討論。

「開放勞力」
反對開放國外勞動力進入本國工作的人所持觀點是「國外大量廉價勞動力進入將造成本國勞工失業」,這種情形的確是會發生的,但因此反對開放外勞就犯下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就是「認為國內工作機會為一恆定不變之數量」,如果工作機會是恆定不變的那越多外勞必然會造成越多國人失業,但此種假設忽略了大量外勞將降低勞動薪資水準,降低勞動薪資水準等於企業的成本降低了,這會反映在商品價格上進而使全國消費者受益,而薪資水準的降低會吸引更多資本來台灣設廠,就能增加更多就業職缺,而且來台灣工作的外勞也需要「食衣住行、吃喝拉撒」,也就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所以結論是開放外勞若是從短期、局部來看的確造成了某些人的失業;但是長期、整體來看對經濟還是有益的。

「開放產品」
我們先想像一下在我們家旁邊開了兩間百貨公司,一間叫「愛國百貨」只賣台灣產品,而另一間「賣國百貨」除了台灣產品外也賣其他國家的所有貨物,請問聰明的消費者您會先選擇那一間百貨光顧呢?我本人是一定選擇「賣國百貨」,因為在「賣國百貨」我若是想買巧克力可以選擇瑞士貨、想買香水可以選擇法國貨、想買仿冒品可以選擇中國貨、而想買垃圾食物我可以選美國的,在「賣國百貨」我可以自由的將自身的購買力最佳化,反觀在「愛國百貨」我卻只能選擇台灣的商品,同樣的我們可以將整個台灣想像成一間百貨公司,開放外國產品將台灣打造成「賣國百貨」絕對比鎖國政策下的「愛國百貨」對消費者來的有利。
持反對意見的人會反駁:「開放進口後造成本國貨品滯銷該怎麼辦?」一個國家內可利用的資本與人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須將資本與人力配置到最佳的產業中才能使經濟繁榮,會受到國外產品衝擊而倒閉的產業絕對不會是資本與人力最佳的選擇,若是政府硬是要通過限制進口的手段來保護國內某些產業,等於是破壞市場機制將資本與人力勉強留在較無效率的產業,這將阻止產業轉型,也阻止了資本與人力進入更有競爭力的產業,而全體消費者也被迫購買較次等的產品(因為最佳的外國貨被限制進口)。
另一種反對理由是:「中國貨有中國政府補貼再進口台灣,這對台灣產業非常不利,開放進口將造成市場壟斷」首先在沒有政府干涉的情形下透過國際貿易我們可以完全消除壟斷(這種觀點很激進,本篇重點不在此,未來將專文論述),在限制進口的例子中我們的確是發現到了壟斷情形,但此種壟斷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限制進口,造成了「台灣產品」壟斷市場,台灣貨可以不用擔心遭受到進口產品的競爭,這不正是政策造成的市場壟斷嗎?
而「中國貨有中國政府補貼再進口台灣」翻成白話就是「中國共產黨剝削中國人民的血汗錢,然後再將這些錢補貼到進口台灣的產品中,使台灣人民能夠便宜買到中國產品」,我真的不知道我該用什麼理由反對如此「好康」的事,習主席請您繼續補貼吧,將中國產品便宜賣給台灣怎麼看都是利多阿。


亞當.斯密:「對每一個國家來說,向售價最便宜的人買任何想要的東西,一定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鉛筆社希特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